“尚官屯社区于2010年5月18号动工,于2010年10月1号竣工;2011年7月1日发放农村居民养老金……”“家务事,不独断,相敬爱,人人羡。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睦邻。”“不懂法律危害大,如同盲人骑瞎马。守法纪,莫违犯,文明户,合家欢。”……
近日,一本记载了尚官屯村600多年变迁的《尚官屯村志》正式面世。20多万字的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文字记载,又有历史图片,不仅展现了尚官屯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大事件、历史名人的图文也集中出现在里面。
这本书的初稿有30多万字,作者名叫鞠之杰,是高唐县姜店镇一名退休教师。他从1998年着手编辑村史,最终凭着执着和毅力给世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者,为什么能以一己之力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近日,记者来到尚官屯,采访了鞠之杰老人。
鞠之杰介绍史稿内容
600多年村史写了30多万字
听说记者来访,鞠之杰早早等在家门口。
中等个头、身板笔直、精神矍铄,虽已年近八旬,但这位老人给人的感觉却很年轻。而种着各种果蔬的小院,绿意盎然、干净整洁,则彰显着老人勤劳、朴实的秉性。
“能完成这本书,与我平时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密不可分。”落座后,鞠之杰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在长辈的指引下,儿时的他便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写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表扬,几乎每次都被老师在课堂上当范文读。
工作期间,鞠之杰面对学习更是如饥似渴。1964年,24岁的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1978年通过考试成为公办教师,1980到北京语言自修大学学习,1982年到聊城师院中文系学习,是当时年龄最大的函授生。1998年退休后,鞠之杰也是经常读书、看报,并将好的文章摘抄下来,编成了《家教》《生活是美》等多个专辑。
1996年,鞠之杰在摘抄鞠氏家谱的时候萌生了写村史的念头。“当时虽然有了这个想法,但受各种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能动笔。1998年,在县、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克服各种困难正式踏上了修史之路。”
自此,鞠之杰开始留意与村史相关的一些资料。在修谱过程中,他接触了尚官屯鞠、孙、刘、于等几大姓氏的历史,发现自明初至今600余载都有迹可循,这更坚定了他编写村史的决心。“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村,写村史不是为了出名,只是想让后人了解村子的变迁。”
在鞠之杰老人不到5平方米的小书房里,记者见到了老人用10年时间才撰写完成的尚官屯史稿。这部史稿是厚厚的两大本,分为上下集,鞠之杰小心翼翼地将它从书架上拿下来,向记者展示里面的内容。史稿从1399年开篇,一直写到现在,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尚官屯600多年的历史全方位、立体地展示出来,总字数达30多万字。
鞠之杰说,时任该镇党委书记韩子民在读完史稿后,专门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史稿作了序。
鞠之杰家的小院绿意盎然
凡是带字的东西,都捡起来看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尚官屯是一个有着2000多人的大村,文化底蕴深厚,写村志,多少人想做,终因工程浩繁庞大、环境复杂等诸多因素而没做。但鞠之杰不想知难而退,不想辜负众乡亲的渴盼。“大事从小事做起,难事从易事做起,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鞠之杰说,当时他为修村志制订了科学计划,第一步请教行家里手,拟定本志篇目计14编,书橱分格贴上标签,采集材料“对号入座”;第二步采访调查;第三步整理编辑;最后,切磋、琢磨、细化、加工。
之后,鞠之杰的生活就被一个信念填满了,一定把这部村史写全写透写好。除了外出搜集资料、拜访当事人,平日里,鞠之杰就一头扎进“故纸堆”里,整理、构思、写作,写村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看似了然无踪迹的历史事件去哪里找?一些模糊的村史细节去哪里求证?累年实践让鞠之杰找到了办法--向档案馆记载中去找,向人们生活中去找,向老人记忆中去找。人们使用的器物,居住的房屋,种植的粮棉、树木,养殖的禽畜,村边的溪渠,乃至一个词,一句谚语,一张图片,一副对联,一副标语,一条广告,一首歌曲,一个故事,都成了鞠之杰写作的素材。
天气晴好时外出采访,雨雪天则在家整理资料——写作期间,鞠之杰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了十余年。
为了搜集资料,鞠之杰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管是走路还是吃饭,他脑子里始终想着寻觅资料,孩子们玩的“四角”、别人收的废品、大街上扔的一张报纸,哪怕是风刮来的纸片……凡是带字的东西,他都要捡起来看看有没有需要的信息。
有一次,鞠之杰在一个厕所里看见几张破烂不堪的纸,不自觉地就捡起来,一看竟然是“四清”运动时期的一份自我检查手稿,当时他如获至宝,赶紧拿回家整理进了村史。
平时,鞠之杰口袋里和枕头下都放有一个小笔记本和一个铅笔头,想起一个人或一件事就赶紧记下,就是有客来访时联想到一点什么也要随时记下来。“写村史不同于写小说、散文,一定要对历史负责,对乡亲们负责。”为了真实还原历史,他整理的每件事、每张图片都是经过反复查阅、咨询、考证得来的。就是凭着这股子认真的劲头,他写的村史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
他还制作了一张尚官屯村地图,全村600多户人家,每家几间房、门朝哪儿开,全在他的脑子里。
最近面世的村志
10多年写部村史,脚步并未停止
10多年的呕心沥血凝成了幸福的“结晶”,经过几易其稿,总共14编、700多页的尚官屯史稿终于结集完成了。在这部书里,不仅展现了尚官屯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大事件、历史名人的图文也集中出现在里面。鞠之杰说,他就是想通过这本书来传承一种“大爱”的精神。
“尚官屯村史”于2008年8月8日完工。鞠之杰说,将这部史稿出版成书,是他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如今,《尚官屯村志》正式面世,他的愿望实现了。
“哪家的后生中了举人,哪年发生自然灾害,哪年开始修建灌溉渠等,这些对于一个县或者市来说,可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可算大事。”鞠之杰说。
2017年7月24日,高唐史志办主任张传庆告诉记者,尚官屯史稿通过对尚官屯主要姓氏家谱的记载,记录了该村从建村到现在的村居建设、居民生活等情况,内容翔实,对村风民俗的形成、弘扬社会正气、引导青少年求学上进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使这部史稿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地史志部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其进行了核实、修改、整理,最终形成了这部《尚官屯村志》。
编辑成册的《尚官屯村志》共11编、20多万字,包括大事记、村庄沿革、自然环境、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居民、等方面的内容。据了解,这部村志面世后,该村每户村民和在外地工作的尚官屯人都收到一本。“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如果不看这本书,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年村里发生了这么多事,还有这么多的名人和风俗。”该村一位村民说。“了解历史,有利发展。人就是继承和发展,发展就是创新!我写书主要想传承中国的龙文化、龙精神,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最好的理论,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魂,要发扬它。”鞠之杰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整理材料,把尚官屯的点点滴滴修订进去。
采访结束时,鞠之杰说,他还要“骑车找碑”,因为不少石碑在史料中均有记载,但始终没有找到。对于此事,他始终记挂在心上,“不想它成为也不能成为一个遗憾”。
编辑:张君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