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迎接第6个“文化遗产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于6月8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开幕。展览展示了近200种记载着有关非遗内容的珍贵历史文献,从文献角度揭示了非遗保护成果,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文章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和第6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举办本次特展,对于挖掘文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献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轨迹,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有序、文脉相承的最好明证。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人们透过古代典籍文献,追根溯源,更加全面、系统、立体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增强社会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健康地发展。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文献展,在国家图书馆历史上尚属首次。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展览以文献、实物和“活态”展演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大类33个项目。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古代典籍与非遗技艺馆,主要展示了古代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第二部分为文津雕版博物馆,主要以分类与编年的方式梳理了中国古代书籍雕版的脉络;第三部分为图说中华百工技艺长廊,选取了《天工开物》、《耕织图》、《古今图书集成》和《武英殿聚珍版式》等珍贵图版,通过展板图说方式展示了中国古代非遗技艺。
展出的古籍珍品中有仅存的敦煌舞谱、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世界上首部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等珍贵碑帖传拓作品、《寿养丛书》养生书籍,以及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板水印的作品和不同时期纸张形态的文献、早期文房用具记载、戏曲民俗文献等。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技艺演示,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明传承”主题讲座、沙龙和展演共7场,使观众能够多角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就与内涵。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19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