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民俗
你见过588斤的大肉粽吗?它包进了一个牛头和一整只猪
乡风民俗 2020-06-22 18:30:00   |   来源:中新网   |   王以照 【打印本页】

  6月20日上午11时许,经过1天1夜的“熬战”,一只重达588斤的大“粽王”,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出浴”。这只史诗级的巨无霸,包进了一个40斤重的牛头,一整只香猪,两大盆五花肉和数只鸡鸭。这种“荤荤荤荤荤素”非常平衡的搭配,就问你们怕了吗?

  40斤重的牛头,感受一下。

  为了裹紧这个超过4个成年人体重的大“粽王”,包粽师傅使用的粽叶就有68斤,多达4000多张,为粽王包上外4层里2层共6层粽叶,并用竹条麻绳捆紧,防止烹煮时散掉。

  包粽师傅在底部铺上4层粽叶。

  粽子好不好,馅料很重要。牛头选用高山放养的黄牛,香猪也采用优质土猪,并经过长时间腌制入味。

  除了馅料的肉类,制作“粽王”的糯米、香菇、红枣等原料也是大山里的原生态食材。一只粽子的丰富程度堪比在馆子点了8个菜。

  千里之行,始于倒一桶紫黑香糯。

  再来一整只大香猪。

  除了牛头你还能数出几样食材。

  人狠话不多,先垒一座小山再说。

  牛头、香猪、土猪五花肉和橙黄透亮的咸鸭蛋,每一个都是“硬菜”。

  在馅料的外围,使用紫黑香糯和枫树上种植的蘑菇。

  如果说“下料”狠还只是具备了肉体,那么捆扎粽衣就是赋予气质了。

  粽叶的排序就如编织竹筐一般,互相交错形成一个合力,达到紧固和连接的作用。随后再用竹篾将粽衣捆扎,为防止捆扎时因干燥断裂,竹篾还需提前两天放到水中浸泡提升柔软度。

  给“粽王”穿衣需要5个人合力才行。

  包粽师傅使用竹篾麻绳捆紧“粽王”。

  捆扎竹篾也得需要多人合力进行。

  看这勒下去的程度,没点手劲还不好当制粽师傅。

  今天终于知道“穿得像个粽子一样”形容冬天怕冷的朋友是多么的恰当。

  制好粽衣之后,往下就要进行最激动人心的下锅仪式。进入水中后,经过1天1夜的煮制,“粽王”将完成“毕业”前的最后一个课程。

  “粽王”不愧是粽王,让六个大汉满头大汗。

  下锅下锅。

  给你个眼神,自己感受一下有多大。

  制粽师傅介绍,粽子在烹煮过程中颇有讲究。火候要拿捏好,要保持沸腾状态。但火又不能太旺,容易导致粽子煮散,火太小又可能煮不熟。如果火候控制不当,水变凉后又再次添火沸腾,还可能让粽子馅料涨大,从粽衣中漏出,前功尽弃。

  经过24个小时的煮制,“粽王”再次揭开了它的面纱,因现场没有人制作过如此之大的粽子,制粽师傅的内心都十分忐忑,起锅过程如同彩票开奖一般。

  打开锅盖,热气升腾,等待开奖。

  吸收水分后的“粽王”更加的沉,竹竿都被压弯了。

  “粽王”太重,麻绳煮了太久,强度恐怕不够,再套两圈上个保险。

  “出浴”过程险些散掉,但最终有惊无险。

  开粽仪式上,你一剪我一剪,比拆快递还刺激。

  “让我仔细扒拉扒拉,看看牛头还在不在。”

  最终,大粽王被以免费的形式送给来到现场食客。

  独食是不可能独食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独食的。(因为588斤一个人根本吃不完。)

  根据这次的制作“粽王”的策划人蒙可畅介绍,他已不是第一次挑战“粽王”。

  过去几年,蒙可畅每年都会对“粽王”发起新的冲击,从几十斤,百余斤一步步进阶到今年的588斤,馅料也从原来的整鸡整鸭逐步升级,到目前包进一整头猪。这源于他一直以来的粽子情节。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端午节吃一顿糯米和草木灰制成灰水粽,是蒙可畅在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小时候经常是吃不饱饭的,端午能吃一次粽子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饱餐一顿肉粽,感受大口吃肉的感觉。”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蒙可畅做“粽王”已不仅仅是为饱餐一顿。

  “更多的是希望以这种新奇特的方式,让大众更了解苗乡的特产,帮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卖出更多的农产品。”蒙可畅说道。

  责任编辑:田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