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时代
勇担新使命
今年“双11”天猫淘宝全天交易额达1682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作为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之一的沭阳,同样赚得盆满钵满。11月11日-13日,全县快递发货量达219.6万件,同比增长27.7%;据测算,当地“双11”电商销售总额近5亿元,同比猛增逾四成。
这一天,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小伙吉磊在忙碌中收获惊喜:当日销售额达45万元,比去年“双11”增加8万元!
好收成离不开人努力。白天约客商泡茶座谈合作,晚上组织员工聚餐搞团建,夜里到酒吧跟朋友商量促销方案……“双11”前半个月,吉磊几乎天天这样度过。
“茶座、饭店、酒吧、健身馆,镇上现在都有,谈事、请客不用进县城了。”吉磊告诉记者,自己工作在村里,生活在村里,消费到镇上。像他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沭阳年轻人中很流行。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扎根乡土,发展互联网经济,沭阳正在铺就乡土振兴的现实路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沭阳户籍人口197万,其中农村人口150万。作为全国第二人口大县,沭阳放大农民触网效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构乡村经济,激发乡村活力。
“振兴乡村,核心是人,要靠产业创新集聚人,改变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状况。”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坦言,沭阳乡村活力足,主要是“泥土里长出”的电商经济吸引年轻人返乡、留村创业,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吉磊所在堰下村,家家种花木、户户开网店。“我从没想过去外地打工,大学一毕业就回家开网店。”吉磊网店开张5年,专卖鲜花、绿植,今年销售已达520万元。
电商这样的职业,年轻人接受起来比父辈更快,他们办网店赚钱,成为乡村产业创新扩散的节点,把更多农民拉进互联网经济的洪流。堰下村党总支书记李彦春介绍,全村网店逾800家,去年网络销售超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村人均收入1.65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两倍多。
年轻人返乡,带回的不只是新思维、新技术,还有接轨城市的生活方式。堰下村平整空地,建起篮球场,添置健身器械,白天给年轻人锻炼,晚上开广场舞。
9月27日深夜11点,堰下村15公里外的贤官镇秦安广场依然灯火通明,火锅店、酒吧、KTV……霓虹灯下,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让人忘了是置身苏北乡镇。都市里有“不夜城”,而这儿,就是沭阳的“不夜镇”。
“每天这个时候就开始热闹。”秦安广场维也纳KTV老板张玉忠说,镇上年轻人开网店,上午睡觉、下午发货,晚上上网干活,深夜收工出门娱乐。去年初,张玉忠刚开店时,很多人说他在农村开KTV“很傻”,没想到生意火爆,17个包厢天天客满。
贤官小伙胡雷斯和三个客户走进维也纳KTV,张玉忠一眼认出熟客,让服务员领他们进入预定的包间。“唱歌、喝茶、吃饭,家门口就能过上跟城里差不多的生活,谁还愿意背井离乡?”胡雷斯原先在外工作,去年发现老家网店越开越火,懂网络技术的他今年返乡开网络公司,帮村民们运营网店。
这两年,返乡年轻人把电商经济的因子带到贤官镇,这个“板材之乡”涌现56家网店。上半年,贤官农民人均收入达16808元,比堰下村还高。
电商经济如磁场般把漂在他乡的沭阳人“吸”回老家。今年截至9月底,沭阳已有22.8万人返乡创业,其中逾14万是年轻人。卞建军认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优质人口净流失,长期以来制约乡村发展。沭阳“年轻人指数”逐年提升,意味着这一状况正在改变,年轻人回流为乡村发展输入宝贵的人力资源,使得人与产业实现良性互动,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沭阳拥有网店3.5万家,年网络销售额达85亿元,3个乡镇获评中国淘宝镇,32个村(居)跻身中国淘宝村。今年1-10月,沭阳全县发出快递9170.53万件,同比增长51.84%,平均每秒钟就有3.49件快递从沭阳发往世界各地。
电商经济已成沭阳发展富民的引擎,带动25万人创业、就业,助推花木产业销售额3年翻番。
乡村活力蒸腾,沭阳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引导电商经济向更多乡村扩散,带动产业兴旺,同时,设立5000万元基金,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向村庄倾斜,让农民享受更优服务。
11月13日清晨,沭阳新河镇山荡村古栗林生态公园,晨练的村民络绎不绝。这片200亩的古栗林历史逾300年,是村里老祖宗留下的“宝贝”。2015年,县镇两级投入2100万元,将这扩建升级为生态公园。
“这儿空气好、景色美,我们常来散步,感觉比城里的公园还好。”支亚丽在无锡工作多年,今年回家开淘宝店卖盆栽,月收入1万元,超过打工时工资。她感慨:“家乡环境好,创业氛围浓,我回来对了!”今年,山荡村已有二三十位年轻人回村创业。
本报记者 孙巡 明泽 季铖
本报通讯员 洪卫 德素 述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