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
敦风化俗 涵育文明乡风
乡村文化 2019-02-18 14:41:58   |   来源:安徽日报   |   作者:柳文 【打印本页】

  春节期间,我省各地深入践行文明新风,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触及人们心灵秩序的“风俗之变”渐次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教育引导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全面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简约办事倡新风

  没有鼓乐和花车,没有大摆宴席,10对新人身着礼服,手牵红绣球缓缓步入会场。日前,在共青团亳州市谯城区委和亳州市十河镇政府组织下,一场简朴的集体婚礼拉开帷幕。新人代表向当地适龄青年发出倡议,举办婚礼不大操大办,简约办喜事,自觉抵制天价彩礼,争做社会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简短的仪式结束后,亲友们被留下吃饭。 “素三鲜、四喜丸子……每对新人只安排了3桌酒席,每桌不超过380元。 ”共青团谯城区委副书记周诗怡说,这10对新人一律不收彩礼,奉行“简婚”时尚。 “能为家里省下不少钱,还有政府为俺家当证婚人,真是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新人李梦杰高兴地表示。 “孩子们高兴就行,区里和镇里帮俺们办婚礼,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真好! ”李梦杰的父亲说。

  按照过去当地礼俗,婚前要举行定亲仪式,加之彩礼、四筹礼、传书、回门等,整套环节下来,每家至少得花10多万元。 “如此高花费,普通家庭不堪重负。 ”谯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改变陈规陋习,当地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行动,向社会发布倡议书,不提倡收取聘金、彩礼,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鼓励文明节俭用餐,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餐桌文明彰显社会文明。春节期间,全省各地持续开展厉行勤俭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坚持把光盘行动进行到底,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勤俭节约行动,培育形成崇尚节俭的淳朴民风。芜湖市在传统宣传品中植入二维码,制作“文明餐桌·光盘行动”专题页面,设计体验线上互动游戏,提升文明用餐关注度。淮北市开展文明餐桌宣传活动,发布“文明餐桌”公约、“文明餐桌从我做起”倡议书,引领文明勤俭新风尚。在滁州市来安县,当地青年志愿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组织开展“文明餐饮、节俭过节”志愿宣传活动,会同餐饮单位开展友情制止春节餐桌浪费活动,推出简约接待、小份盘菜、限额提醒、剩饭菜打包等服务项目,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往年春节请客吃饭都好面子,担心菜点少了显得招待不周,无形中造成浪费。如今做个‘光盘族’,挺好! ”来安县水口镇水东村村民张传友说。

  良好家风树美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传承良好家风,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和谐,也让社会这个大家风清气正、健康发展。

  池州市东至县城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东至周氏家族。自十九世纪中叶的周馥开始,在晚清以来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

  “追根溯源,家规家训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池州学院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峰认为,以家规家训为代表的家族文化既是家族中个体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是家族成员心灵归属的精神家园。心中有了这个“家园”,就应该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翻开《周氏宗谱》,家训六条、家规十八条赫然在目。周馥晚年还撰写治家宝典《负暄闲语》,关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都有详细训诫,要求后世子孙参悟学习,传承孝悌仁义。

  “在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培育中,吸纳一些经典家训和治家格言,可起到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孙晓峰建议,借助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公认度高的优良家风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弘扬优良家风,自觉做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我省深入挖掘、提炼一批家风家训,以重塑传统经典。结合新乡贤文化建设,全省各地利用丰富的县志、村志、族谱、家谱等历史资料,收集、展示具有当代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家训家规3000余条。如黄山棠樾的“孝悌仁心”、三阳的“善道睦邻”等。启动古徽州知名典籍《茗洲吴氏家典》整理工作,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教化功能。我省还开展“谈家风议家训”集中评议活动,通过自评、互评、专家点评等形式,对挖掘和征集到的好家风家训进行表彰。

  党员示范作表率

  深入来安县施官镇南沛村,欣喜发现,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新风俗,延续千百年的陈规陋习正被改变。对此,党支部书记徐绪富深有感触。

  “办个喜事,花费这么大,今后日子怎么过? ”曾几何时,徐绪富和村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劝说,却常遭冷遇。一次入户走访,就被60多岁的老人“逐客”:“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传了这么多年,凭啥说改就改? ”

  旧风难移,徐绪富急在心里。他联络村里的老党员,召集村各家族代表,让大家反复劝说自家族人。最终,南沛村建立起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章程,对婚丧嫁娶中的花费作出具体限制。

  老党员胡汉文在村里颇具威望,80岁生日前夕,5个子女打算宴请村民,热热闹闹地大办一场寿宴。没成想,被老人一口拒绝。 “红事新办、小事不办,作为党员,要带好这个头……”胡汉文同子女一番简短的交流谈心,家人终于愿意停办这次寿宴,直系亲属家人在一起吃了顿便饭。

  “不光生活条件好了,还形成好风尚,养成了好风气。 ”徐绪富欣慰地说,在党员引领带动下,如今的南沛村,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全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记者 柳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