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
冯火春临习《圣教序》有感
乡村文化 2024-09-16 15:15:22   |   来源:中国村志网 【打印本页】
  《圣教序》,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代表王羲之书法风格和最高水平的精品神品,历代书家学习行草书,无不作为临习的范本,倾其一生之功,反复临摹,力求达到神形兼备。但是,因其《圣教序》创作背景、书写意境、章法结构、美学布局等超越常人思维和定势,因此临者无数,成者廖廖。结合个人三十多年临习《圣教序》的感悟,可归纳为四个"必须",供习书爱好者探讨。

  一是必须读帖品其韵。认真研读起来就会发现,《圣教序》作为经典法帖,自然有与众不同的神韵。此帖打破传统书法作品风格,是集楷行草于一体的优秀作品,适合不同书家口味,也符合广大民众审美需求。较为突出特点,单字出现不雷同,上下连贯不生硬,左右乎应不别扭,粗细处理不随意,楷行草兼不单调,笔划运转不呆板,大胆夸张不变形,险峻重叠不散架,可以说对此帖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有发现,越品越有感悟,越品越有爱恋,只有在反复品中才增加了对此帖的敬重和喜爱。

  二是必须背帖装进脑。临习过《圣教序》就会发现,此帖全文共1904个字,书法千变万化、出神入化,要真正写好王羲之的书法,必须用时用功背此帖,把此帖所有字记住,掌握其简架结构、章法布局、变化技巧、运笔特点、照应规律。比如《圣教序》中有42个"之"字,每个之字各不相同,但在章法布局中起到了贯穿全帖、画龙点睛之作用。如帖中出现的"无"和"抚"字,无字单独写变化无常,而"抚"字中的无则笔划写得又非常夸张。只有对此帖各字变化严格核对、死记硬背、入脑入心,方能掌握精髓,防止随心所欲。

  三是必须临帖练真功。俗话说,临帖不用功,到头一场空。书法是形体艺术,尤其是临写《圣教序》这样的神品书帖,不光要有扎实的楷行草书写功底,还要有基本的隶魏篆的书写笔意技巧,学习临写这样一个综合体的书法字帖,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否则功倍事半,即使书写达到形似,也达不到其神似。练好真功,除了坚持不懈下苦功下真功临帖之外,熟练掌握书写工具也很重要。比如,在临写此帖过程中的楷书与行草隶魏箓之间的转换,尤其楷草书之间转切时,对毛笔和用纸用墨提出很高要求,毛笔要兼毫适中,宣纸要生熟对半,选墨要浓淡适宜,切实把手上技巧和工具的特点做到完美结合。

  四是必须脱帖有融通。学习《圣教序》,关键是要从帖中走岀来,不能就帖临帖、入帜而不出帖。因为《圣教序》是王羲之后裔怀仁法师和40多个助手,阅遍王羲之所有书法墨宝,花了25年的时间才完成!《圣教序》确实可以称得上中国书法史集字作品的头把交椅!影响巨大!临习《圣教序》,必须精读王羲之所有书帖,特别要通过学习临习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和楷书《千字文》、《孝女曹娥碑》、《乐毅论》、《黄庭经》等,体悟到《圣教序》法帖的书法风韵和书法传承,提高书艺的境界和定位。同时,临习《圣教序》也要为创作书法作品提供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不论创作什么书法作品,既要尽显《圣教序》特色、展示王羲之书风,又有兼容各大名家大师的书法优长,从而形成自己的书风,达到宏扬中国文化传统,推动中国书法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目标。

  主编:田建海 编辑:袁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