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辽美丽乡村建设“人情味儿”十足
本报11月28日讯(记者赵蓓蓓 庞智源)“多亏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送来的助兴节目,让我弟弟这场简单的婚礼既省钱又有面子。”这是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4组村民周洋,在今天全县“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经验交流推广会上发出的感慨。
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的群众性实践活动,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崇尚勤俭节约,树立文明新风尚的移风易俗工作,成为了全县百姓期盼的现实行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安石镇路岗村村民王安祯辛苦经营一公顷地收入了1万多元,而花在随礼方面的费用将近9000元。王安祯说:“本来是礼尚往来的事,现在大家都想着法儿地多办、大办,就是想往回收收礼。”
“移风易俗的关键是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观念,让百姓明白,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基础上移‘歪风’、易‘低俗’这个理儿。更重要的是改变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以此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精气神。”东辽县委书记仇景锐的讲话掷地有声又意味深长。
据了解,在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中,东辽县还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文化墙、“大喇叭”,不定期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内容,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传统道德文化等绘上村屯围墙,着力打造一批图文并茂、活灵活现的“文化墙”,使乡村文化“活”了起来,培育的文明村风“实”了起来。
仅今年以来,安石镇的所有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全镇共制止滥办酒席120起,约谈、诫勉谈话、处罚32户,为百姓节约资金近200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