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纂志
浅谈学校志和年鉴的编纂
修史纂志 2017-03-03 11:07:15   |   来源:影像中国 【打印本页】

一、 什么是史、志、鉴

史、志、鉴都是记述描写历史的书籍。这也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三者又有不同之处,史:是以探索与总结某区域或某行业历史发展规律为基本任务的著述。志:是记载某行政区划范围内、某个领域内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资料著述。年鉴:是以编年的形式记述某区域某行业发生于当年的信息、事件,是逐年连续出版,属工具书类。一次编纂几年的叫通鉴。年鉴对历史的记录完全是白描式的,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修饰,不议论,不加进个人思想观点,平铺直述。志与鉴的要求基本相同,可稍有议论,但不能大发议论,不单独议论,不空泛议论。史的撰写则带有极强的作者个人色彩和阶级烙印,融进了修史人的思想、观点。鉴、志只记述历史,史不但要记述,还要论述。鉴、志是官书,其编修是政府行为,而史则不是,个人、集体和官方都可编修。鉴记录的是刚刚过去一年的历史,是条目体.一事一条,按年月日序记事是一种具有科学性、信息性、权威性和时间性的工具书,是修史纂志的资料库;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内的历史,志的体裁是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史则完全是一种学术专著。史一般是隔代修成,即隔代修史。鉴是历史的横断面,志是纵断面,史则是带有阶级烙印的历史全景。古人云:“治国读史,治郡读志,知事读鉴”。

二、关于史志鉴的编修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就是流传至今的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盛世修史、懿年纂志。我国编修史志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设有史官,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太史令、《汉书》班固是兰太令史,在唐朝之前一般是个人编修,比如《史记》《汉书》,《史记》编了近十年,《汉书》编了二十多年。从唐朝开始设立史馆,几个人共同编修,由宰相监管。我国官修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志书编修的延续不断。自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问世以后,历代仅著名的纪传体的史书就编修了二十六部,即著名的“二十四史”和《新元史》《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史志鉴领导机构。党中央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修志工作,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时期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事业” 胡锦涛同志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两位领导人的讲话,既说明他们对编修史志的重视,也说明史志鉴的地位和作用。志书是官书,编修志书是政府行为,一般是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河北省1987年下达文件编修史志,各级政府和各个行业及领域,都编史修志,一些有名望的学校都编纂了学校志。2004年从中央到地方都下达文件,要求启动二轮修志工作,我所了解石家庄市各个区现在都在做这项工作。我们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史志鉴的编纂工作,主管局长张继科同志对这项工作,既高度重视,又在各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局的这项工作,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连续三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年鉴工作先进单位。

三、编纂学校志的重要意义

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一个学校文化层次的体现,一所有名望的学校往往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标志。真实丰富的校史资料,是岁月的眼睛、历史的廊窗,蕴涵着办学的经验,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建设的艰难历程。“前事之戒,后事之师。”学校志既可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也可为后人办学留作借鉴,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使家长和社会能全方位地了解学校,为学校打造广告的一种传媒。

四、学校志编纂的基本知识

(一)体例。体例,概括地说就是文章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章节体,也有篇章体、条目体,我们发的参考篇目就是章节体。确定体例的目的,是使著述有明确的取裁、形式、格局和结构,以便使著述的内容,“若网在刚,有条不紊”,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体裁。新编志书,一般应具备七种体裁,即:述、记、志、传、图、表、录。下面分别具体说说。

述:概述。这是志书中比较独特的部分。概述居于志首,是志书的总纲。一般来说,概述均独立成篇,它以简要的文字,梗概全貌,简述发展,记其变化,揭示规律,从而勾勒出一个系统的轮廓。概述纵述历史,横陈现状,可以述中有议,议中有述,使事实和议论浑然一体,瞻前顾后,由现状展望未来,既引起阅读兴趣,又给人以精神鼓舞。也可以说概述重在简略说明本志内容的大要。使读者读概述之后,进而浏览全文,或者来不及读全文,也能对全志有大致的了解,概述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志书内容横向的叙述,给读志书的人一个精要而广泛的概念。

概述编写内容上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本沿革和面貌,它是概述的主体对象,从总体角度,横向勾勒轮廓和面貌,纵向展示发展简史,以形成总体概念。二是特点和优势。志书概述勾勒面貌,条陈大要(即大事要事)。特点中含有长短优劣之势,又重在写出优势,主要是记述在全省、全国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人、事、物。三是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和规律。记述简史,抓住主线,置事物于整个社会中考察,从记述主要的事非得失经验教训中用提炼,揭示具体发展规律。四是展望未来。从发展方向上,依据规律,提出扬长避短开拓领域的战略建议。

写法上:一是高度概括总揽全局,就是提炼志书的内容本质,概述其整体。二是彰明因果,揭示规律。要体现志书的科学性,就必须反映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三是突出特点,彰显优势。突出特点,我们的立足点要高一些,注意写出本校事物在全省以至全国具有突出特点者,以反映成绩或优势。四是前后对比,展示成绩。运用比较法编写“概述“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不易直接观察到的运动和变化,尤其反映建国后发展的速度和成绩,用比较法、效果鲜明。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概述的设置与名称。一部志书由章组成,全志要设“概述”有时各章也要设“概述”,如何区分呢?志书前面的“概述”以“概述”称,各章下面“概述”可称“简述”或不加标题概述,不列为目。这样二者就区分开来了。概述篇幅的大小,要因志制宜。说明问题,恰当为好,我们的志搞大约写3千字左右。

撰写的时间:概述虽居于志首,但不能成于志前,不能先写出概述再撰写各篇章,因为概述是根据志书总体内容撰写的。当然在撰写志稿的过程同时着笔概述也可以,不过,从许多志书撰稿人的体验来看,概述在志书各篇章完成之后再写,则会得心应手。因为那时撰稿人对全志内容已了然于心。

记:即大事记。是志书中以时系事的一种体裁。现在我们修志从资政角度考虑,大事记可与概述互相补充,使读志的人未读正文之前,就可以有个“深”和“广”的认识,因而志书的大事记是非常必要的。大事记,其具体的表述形式就是按年月把发生的大事简约记述下来。大事记的位置,由于其作用是与概述一起作为全书的总览,所以放在书首的概述之后。大事记有广泛的记述内容、独特的记述形式、有述、志、传、图、表、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必须把它摆在重要位置,切实编好。

大事记的体裁主要有三种:l、编年体,就是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体裁。2、记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体裁。3、编年记事体又称编年本末体。就是时有顺序事有本末的记述体。把“记”与“述”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按时间先后为序的记,同时又有各立专题跨年或经年的一件大事的述,这种方法,可以克服编年体的缺陷。大事记一般记载学校的建立、全区以上有影响的活动、市级以上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学校领导的任命更换、办学条件的大改善等。写法上,必备要素有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结果。要做到:语言简明,要素齐全,过程简明扼要,重视结果。

志:是编写学校志的重要体裁,是志书的主体部分。志者、记也,就是记叙的意思。我们主要是用这种体裁来记叙。志书的纵横问题、门类设置问题等等,都体现在这种体裁上。志书是横排门类,竖写发展。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横排门类,如何排?在篇目的编排中再详细介绍,现在重点谈谈志书的竖写。

竖写的基本要求:

一是结构内容,要做到系统完整。为此要注意下列几点:(1)记载学校阶段性变化,突出各阶段的主流;(2)记述学校的发展轨迹,描绘出学校发展的曲线,反映学校兴衰起伏的进程;(3)反映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志书下限学校的实际水平,应当有详尽记载。(4)体现学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时,要通过资料的剪裁来体现,而不是去论述这些规律,就是述而不论。

二是竖写要科学地反映学校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动态或关系。记述的重点是质变,而把量变作为质变的条件加以记述,这样就可以避免平铺直叙的繁琐冗杂,使学校志有较强的主体形象。

三是围绕主轴线来记述。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是学校志的主轴线。

四是要有足够的深度。决定志书的深度有三个因素,即特殊性、规律性和主要矛盾。

五是写好事项的起点、转折和终点,或者说是写好事项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写起点,要注意事项产生和背景、条件、原因;写转折和发展要注意发展变化,转折的客观条件和情况;写终点和现状,要处理好志书下限的关系。有的事物可能在志书的下限前已经结束,早已完成了,有的并未结束甚至仅仅是一个起点,由于志书体例和下限的限制,要分别交代清楚。

六是处理好虚写与实写。志书是记实性的著述,一般来说,不能虚写。但志书的虚写也是不可避免的。志书的虚写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是将精确的数字,改为近似数字。如引用某年人数来行文,本来这一年的精确数字已有,但这是年末数,而所记述的事件并非在年末发生,则取近似数即略去尾数,较为合理。第二是虽有准确考据,但尚处于学术论证阶段,可以由具体的实写改变为模糊性概念性的虚写,使读者有自已的判断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七是过渡文字的处理。志书的竖写要求“纵不断线”,但已掌握的资料很少,不可能逐年收齐,即使逐年收齐,也不可能逐年记流水帐。因此,在记述上时间的跳跃是必要的。这种在时间上的跳跃性就需要有过渡性的文字加以衔接。这里过渡性的文字可有四种方法,即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引起下文;使用衔接性语言,承上启下,因果相承;使用记实性的语言,将中断的历史空隙尽量用可信的史实性的语言加以表述;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过渡,如无相应的资历料填充,则只好用工作总结似的虚文来补救。

传:即人物传。各学校各个阶段都会造就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业绩,在绚丽多彩的教育事业的画卷中闪耀着光芒。人物传记,通过“以人载事”再现历史。历史可以从个人的传记中推论出来。所以自从司马迁作《史记》开创传记以来,为历史人物作传借人物以明史、寓史实于人物传记之中,一直成为我国史志编修的传统。

人物入传的原则:一是生不立传,盖棺论定,但生可入志。健在的人可以在大事记事、图、表、等方式人志。二是入志人物时限与志书的上下限,必须同步、不可短缺,也不可超越。三是入传人物的范围应以在本校从事教育活动并作了重大贡献者为主。四是入传人物以其对本校教育所起的作用和贡献为根据,坚持“以绩定人”,不“论资历排辈”,不按职务高低、人物大小,不按比例分配,也不要矮中挑高。

在学校志中,够上写人物传的人很少,一般是以较为简练的传略来记述已谢世的重要人物。而健在人物事迹突出,影响很大,因“生不立传”的限制无法入传,则以人物简介的形式入志存史。简介就是对入志人物的突出事迹加以介绍,身份的介绍要统一,内容要个性化,篇幅大约相同,如介绍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突出贡献、主要事迹等等。

写好人物传略,要注意以下几点:l、注意提炼主题。写好人物传,必须研究所传人物的全部资料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即主题。2、突出个性。如实逼真,有声有色,使读者如见其人,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最忌千人一面。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成就一番事业,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在人物传略的记述中要彰明人物兴趣、爱好、专长和个性特点。3、点明人物成长的社会背景。一个人物的成长和其对社会贡献与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揭示人物的时代性、代表性。揭示人才个体与群众的相互关系。重视人物成长的社会背景,“以人明史”研究社会和研究人才成长的外部规律,可以为人才成长提供可贵的资料。4、选择典型事例。写人物传,既要概括传主的全貌,又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来写。对典型的大事固然要写。对某些“见微知著”的小事细节也不可忽视,因为它能增强传记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例如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例,可见微知著,给他的形象大为增色,使他公而忘私的高大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忘。

图:包括地图、绘图、照片三种形式,一些新的志书又较以前志图类型有所扩大,增加了统计图表,并注意到对先进的制图科学及技术手段的采用。图体的特点概括起来:一是形象直观,二是图文互著。可谓“无言之史”。修志必绘图,无图不成志。以志图冠载全志之首,将分图归于各卷之中,早已成为定例。志书之图有以下几点功用:1、节省文字丰富内容。2、增强直观,便于理解。图形直观形象,阅后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历其势,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再现原貌,以昭征信。图片能再现事物的原貌,以存真迹,是瞬间存史。今天留在志书上的照片和各种实物图,就是子孙后代研究历史最可靠最直观的资料。

表:即表格。表有年表、人表、事志、物表和各种统计表。表的作用是化繁为简、以省文字;聚零为整,以展全貌;条理纷错,以晰眉目。表的创作,首先是将所搜集的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按着“事以类聚,类为一目”的原则,进行分类设目,然后按着类目统计数字,依次排比。这样就可以使入表的纷繁复杂的事物,各归其类,各就其位,使之条理分明,眉目清晰,读者可开卷便睹,举目可详。

录:即附录。有三种标法:附录、杂录、编余,我们一般称录或附录。附录:顾名思义,附录的内容一般是与志书内容密切相关,然而直接入志又不甚得体,因对志书的内容有辅助、说明、补充、佐证等作用,不可丢弃,因而收录起来,附在志稿的相关部分称为附录。附录的位置,依所收附录内容而定,大体有三种情况,即:篇尾附、章尾附和志尾附、所收录的内容与那个部分关系最密切,便附在那里。这里须注意,附录不是志文,不能与志稿的正文相混属,不要列章节题目。

(三)篇目。我们说志书章节的编排上是横排竖写,就是指以章节为层次编排内容的篇目结构形式,我们这次编写《学校志》就要以2004年12月31日时学校的重要事项,横排门类不缺项,竖写发展不断线,也可以说是横到边,竖到底,下线齐,每一事项都从开始起记述,都要写到2004年12月31日。我们发的参考篇目,不是标准,各学校可以推陈出新,尽显特色,要根据本学校实际,反映出轻重缓急,也可以参考网络上的各类学校的校志谋篇布局。编排上总体要求是:尊重史实,秉公直陈,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篇目的设计可分三段进行,这三个阶段的篇目各有其独特的作用。第一阶段为指导资料搜集的篇目。这一阶段的篇目主观成分居多,是编者对未来志书的设想,也可以叫理论模式。这时的篇目又可叫做搜集资料的提纲。第二阶段为试写篇目,这时的篇目已有大量客观成分加入,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逐步掌握的实际情况,对第一阶段的篇目进行修订,增加设想中未有的内容。这时的篇目成为指导编写志稿的志纲;第三阶段为定型篇目,即志书目录。这时的篇目在编写过程中将篇、章、节间的交叉、缺漏或归属不当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各层标题进行加工,趋于完整,这时的篇目成为志书的目录。

篇目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要符合志体。这样在拟定篇目时,就要注意分类横排,横排到位之后再竖起来写,亦即横排竖写。

2、体现志体、志书的体例。首先体现在篇目中,衡量一部志书是否符合方志体例,看了篇目便知梗概。首先篇目要体现“诸体并用”。可按志书内容的编辑要求分别运用,以志为主体。图表分别附在相关篇章中。

3、篇目排列的逻辑性,包括横向的次序和纵向的层次。列目的安排要体现客观事物之间的纵横关系,合乎逻辑;做到以类系事,领属得当,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志书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志书篇目中的章与章之间的先后顺序,是有一定规则的。目前,方志界已总结出一个公认的顺序,即是:先物质后精神;先自然后社会;先历史后现实;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先事业,后管理;先传志后人物;先初级后高级;先综合后专业。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学校志。这种排列顺序是符合要求的。篇目的纵向层次,一般是横排三次或四次到底,分别用编(或篇)章、节、目来标志。分别用编、章、节来表述,然后在节上竖起来写。篇目的这种横纵排列,是一种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横排门类的诸项事物彼此之间是严谨的并列关系。而纵向的层次上下之间是种属关系。只有这种横向次序和纵向的层次安排得体,符合逻辑,才能使篇目做到横成系列,纵成体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当然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众多教育事物很难用一个标准分类到底。我们在拟定学校志篇目时,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实事求是,善于变通,灵活地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4、篇目的标题要简洁规范志书篇目的标题,要简洁、规范。篇目标题的文字一般用二至四字为宜,尽量简洁,能用两个字表达的就不用三个字,能用四个字表达的不用五个字。标题的词性用名词或主谓词组为好,不要加定语、状语、补语之类。

五、需要强调的几点

1、记述方法。采用著述体。是资料性的著述,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是对真实资料的科学性记述,我们要研究史料,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然后再科学的著述成章。要用规范的语体文,形容词、副词尽量不用,慎用比喻、象征性的词语,忌总结体总结性的语言、粉饰性的语言、议论性的语言。要述而不议,寓述于评,在平实的叙述中,用顺畅雅正的语言巧妙的记述,有波澜有节奏的记述,体现写作的功力,使记述的人和事感人生动。坚持用第三人称。

2、全面记录。要有全局的观点,全方位的记述,但不能平均用力,要详今略古,详异略同,总体把握突出特色。

3、正确系统地反映学校的历史。主要由概述和大事记承担,但各块也要记述清楚,要突出发展的主流、主线,例如:初创、校址、校名的变更都要特别注意,教师、学生的来源和分流要记述清楚。

4、归纳要突出学校的特色。要把资料中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如:概述要围绕学校如何办学为主线,反映出学校的定位、办学的基本理念、传统的精神等等。要突出创新,突出发展。

5、重视器物,也要重视人文。物质层面的记述,机构、年级、学科、教师状况、学生情况、办学条件都是记述的主要内容,精神面貌的人和事也不要忽略,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用什么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具有了怎样的品质等。

6、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挖掘历史真实的资料,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存真求实,达到三者的统一。

六、解决好学校志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1、学校志的时限。建校之日至2005年12月31日。

2、安排整体结构的方法。原则,前后照应,注意因果关系,前后关系,克服松散或前后左右矛盾,如人数、比例数。

3、处理交叉内容的方法。做到交叉不重复,各章节讲的角度不同,取舍不同,要各言其事,各显其美。

4、简称缩略语的使用。第一次出现用全称,括号注明以下简称,也可以先简称再用括号说明全称,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等。

5、规范统一概念。如:国办教师、公办教师、代课教师的使用。

6、表格的使用。使用国际统一三线表,表要统一编号,字体、字号都要统一。

七、几点要求和建议

1、要高度重视校志的编纂工作,这是写好学校志的前提,有关人员要提高认识,全方位的支持编纂人员的工作。要成立校志编纂领导小组,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详细的编纂计划。

2、要分块广泛收集资料。一要收集现有的所有文字资料;二要深入走访收集口碑资料,通过走访老领导、老教师收集可信的口碑资料;三要召开座谈会收集一部分资料。

3、汇集所收集的资料,分别归类整理。确定思路,列出提纲,搭好框架。在归类整理资料的同时,酝酿写作思路,总体把握上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挖掘特点、写出特色;要做到尽量尊重历史原貌,既不因人废事,也不因事废人,事以类从,横排竖写,以志为主,图表为辅。

4、集思广益,反复修改,最后成型。

5、对于编纂人员来说,能写,是编纂学校志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但仅仅能写还不够,还要有愿意为编写学校志做出贡献的心愿。修志工作对我们来说都没有经验,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也是一项繁重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要边干边学,通过书籍、网络等形式钻研学习,以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这项工作,写出最佳作品。(转引自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2

www.cunzhiwang.com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村志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柳桥宝隆大厦   邮编:100073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