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记载。
《冀州市志》以其内容丰富, 结构严谨,文字凝练,版式新颖,装帧精美而被方志出版社评为2012年度精品志书。此书的主编常海成先生,系退休后步入方志领域,在这片天地里,他殚精竭虑,打造精品佳志,成为方志界可圈可点的人物。
一
常海成,1943年10月生于原衡水县焦汪村。幼年求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回家务农。耕种收的农活样样都会,打过坯、上过河、干过力气活。他从小热爱读书,农耕之余与本村青年办起图书室,开展读书活动。在艰苦的劳作中,他坚持业余文艺创作,笔耕不辍,多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三十而立之年,他被破格选拔到机关单位工作,先后在县委宣传部、乡党委、市评剧团、新华书店、市文化局等部门任职。业余时间,他坚持自学,取得了武汉大学图书专业毕业证书。
退休后,常海成潜心书报刊收藏,研究地域文化,利用两年的业余时间组织书友编辑出版了《衡水古玩城小志》,做了一件政府称赞、群众高兴的事情。这本小志将衡水独特的古玩文化产业,从历史渊源、几次搬迁到经营范围、店铺摊位及人物故事等全面编入志内,成为具有使用、收藏价值的地域佳作。常海成从此与志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
修志工作艰苦、辛苦、清苦,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2006年秋季的一天,冀州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同志叩开了常海成家的大门,前来邀请他主编《冀州市志》。这突如其来的邀请,他深感意外。在退下来的这几年中,虽然发表了一些研究历史的文章,编修了本“小志”,但纯属业余爱好。而编写一市之志,是一项神圣而浩大的工程,他实感力不从心,执意不肯,劝其另选高明。又过月余,冀州市政府派人再次登门来邀,他应承下来。此刻,编修《冀州市志》的重担,压在了常海成的肩头。
2006年12月,冀州市政府配齐编辑部人员,召开修志动员大会。编撰《冀州市志》的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常海成经过深入了解,意识到这次修志有一定难度。因为冀州是座古城,素有“天下第一州”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记述必须全面翔实;1993年的《冀县志》,因历史考究有误,加之行文粗略,错误较多,省方志办明令禁止发行。时过十三年重启这一项目,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编辑部的人员大都是修志新手。为克服这些困难,常海成创作了一首诗歌《修志——肩负重要使命》,勉励自己,鼓舞大家士气,现摘录其下:
可爱的冀州
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这里有远古的辉煌
这里有当今的昌盛
盛世修志
千载难逢
众人敬慕的历史重任
义不容辞地由我们担承
修志作的是真正学问
修志留下的千古印证
来不得半点马虎,
来不得半点侥幸
我们决不辜负
领导的重托
历史的呼声
各界的支援
乡亲们的叮咛
要将咱们的心血和汗水
融入众目期望的笔中
……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南宋词人辛弃疾道出了修志事业的特点和责任。《冀州市志》编写之初,常海成带领他的修志团队,悉心学习方志理论,广泛搜罗各地志书,精心研究,找出每部志书的特点优点,吸收营养,同时虚心求教方志界友人,寻找方法,厘清脉络,明确方向。而后认真制定篇目,与各地方志专家研讨,使志书编写框架基本合理。之后四处走访,大量收集资料,勤走、勤听、勤记、勤梳理,在编写中精心运用资料,认真记述事例。特别是把最后一关时,他宏观着眼调整志书框架,细微着力推敲志书行文,精准着手根治志书硬伤,狠心‘瘦身’,将可有可无的文字与图片减下来。志稿完成后,送给史学大家来新夏审读,九十多岁的来先生阅过志稿欣然作序,肯定志书的优长。
经过六个寒暑的努力,这部分上下两册共250万字的《冀州市志》付梓出版。2013年11月8日在冀州撤县建市20周年之际,召开了市志出版发行会,方志出版社冀祥德社长亲自前来颁发精品志书证书。2014年10月21日河北省方志办专门召开冀州市志编纂经验交流会,《冀州市志》为提高地方志编写质量,发挥了应有作用。常海成将成功的修志经验与大家分享:一是收集补充资料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二是制定篇目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三是精审细校文字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他悟到:修志是一门真正的学问,需要全方位的见解与各个方面的知识,不管有多大才学,修起志来都觉得干枯。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修志的需要。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得到充分认可。常海成这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顽强毅力和执著精神,使得他收获了修志中的丰硕成果,增强了他在修志路上不断前进的工作信心。
三
“文章不写半句空,用心打磨万代香。”常海成在编撰《冀州市志》期间,发现大量冀州历史文化资料,如同颗颗明珠散落在浩如烟海的书馆古籍与民间收藏之中,倘若把这些历史文献收集整理,汇编成册,无疑会使冀州历史文化活起来、用起来。常海成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冀州市领导的支持,于是他开始着手《冀州历代文存》的编纂准备工作。他北上京都,南下上海,走遍省内各大图书馆及收藏专家,查阅典籍,摘录冀州资料。在上海图书馆他9点进馆,抄录赵衡《叙异斋文集》等资料,直到下午4:30闭馆时才走出,中间连午饭都来不及用。他在近百部古籍及大量的书报刊中,查录到上千件有关冀州的文章。此后又将所有资料认真筛选,精心梳理,选编分类,组织人员点校编纂。
修志如修行。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他克服了版本的甄别、字迹辨认、标点句读、生字注释等重重困难,《冀州历代文存》竖排宣纸印制的线装书于2015年底,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文存分为典文卷、公文卷、序文卷、碑文卷、艺文卷五卷本,由中国人民大学明史专家毛佩琪先生作序,各卷均有名家题词。这部书得到行业内外人士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河北大学方志专家吕志毅先生以“冀州地方文献集大成之作”为题,发表长达四千多字文章,评述赞扬此书“资料宏富,涉猎乡邦文献至为广博,体例严谨、编次得法……冀州古往今来传统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和收集……其资政、存史、教化等社会作用极大,堪称冀州文献集大成之作”。当我看到这函线装《冀州历代文存》时,眼前不由得闪现出了先生四处奔波、挑灯夜战那忙碌的身影。他认为,祖国的历史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地方志是一项非凡而光荣的事业,在这个领域里学到了从来没有学到的知识。从此他更加珍惜时间,自觉地在方志行业中奋发努力。
四
修志为用,鉴今启后。2015年8月,衡水市南水北调办公室邀请常海成主编《衡水市南水北调工程志》。有了近年来在方志界的学习和历练,这次他爽快答应下来。他认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系利国利民的浩大工程,有义务与责任及时准确予以记述。他还觉得编修行业志书,特别是工程志,能开阔修志视野,有助于修志水平的提高。一年多来,他与衡水南水北调办同志们共同努力,现在草稿基本完成。此志搞暂为9章48节,40余万字。2016年5月,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在衡水专门召开编志经验交流会,常海成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从结合实际谋篇布局、克服纯工艺倾向、客观记述失误教训,突出人物记述,挖掘人文元素等五个方面,对工程志书要突出工程特点、地方特色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赞同,对提高全省工程志书的编写质量大有益处。
常海成为提高修志水平,不断总结修志经验,撰写理论文章。《清光绪<畿辅通志>刍议》一文被推介参加了2015年全国方志年会;《修志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参加了冀皖方志理论研讨会;《修志需要工匠精神》获湖南方志办组织的2016年湘江论文二等奖;《冀州风韵》《大刀向鬼子砍去》等文章先后在《河北画报》《文史精粹》上发表。
近年来,常海成多次被邀请参加县志评稿活动,他用心审读所评志稿,提出志稿中的优缺点,尤其对志稿的不足,提出怎样改,还讲清为什么这样改,从理论到实践上作以说明,使编辑在修改志稿中既思想明确又便于操作。巨鹿县志稿,将其历史人物魏征生平及事迹散落在人物、文化、商业等编章中。常海成评稿时建议单设“乡贤魏征”升格为编集中记述,并帮助列出此编的具体章节篇目。巨鹿县方志办编辑以此修改出版,效果极佳,受到业内人士及广大读者好评。如今常海成先生为方志出版社“外聘专家委员会委员”,有三部志稿交他复审,得到专业编辑的赞许。
“秉笔修志文脉传,寒来暑往几春秋。独领黄昏何所求,丹心一片青史撰。”常海成从一个修志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位行家里手,这不寻常的进步与跨越,对一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子来说也实属不易,更何况是年过七旬的老人。面对成绩,他像一个小学生觉得微不足道,仅是应该做的事情而已。今天,热衷于方志事业的常海成仍在方志编修的浩瀚长河里奋力遨游。书屋悬挂的对联“志途漫漫 坚步求索”,正是对他最好的总结与见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期待先生在方志领域再攀高峰、再创佳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村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